【南京大学】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运镜头描绘大美中国——2023年“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全国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微信公众号
9月23日,由全国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指导,南京大学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全国现场交流活动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隆重举办。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马景焘,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晓雄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本次短视频征集活动主题是“大美中国 · 故乡风韵”。作品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历史华章”、“山水寄情”、“文化传承”和“舌尖美食”四个方向。活动期间,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823所高校提交的5111份作品。在经过为期五个月的校级、省级评选,最终来自74所高校的81件作品进入此次全国现场交流活动环节。

上午8时,评委嘉宾、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在志愿者的热情引导下踏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南雍楼。活力现代的签名墙与古朴典雅的北大楼背景墙交相辉映,评委及选手们纷纷驻足,留下自己的精彩定格瞬间。


交流活动作品评审共分为3组,每组评委由高校教师、媒体专家和业界人士等5人担任,同时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组均设置记分席和计时席,全程录像并开放现场观摩。评委们一边观看选手们的短视频作品,一边听取他们的英文作品阐述,并最终经过独立打分、评委组合议后确定全国特等奖及一等奖的作品名单。


与此同时,活动现场中选手们英语表达流利、视频构思精巧、阐述感染人心,并涌现出许多极具地域文化价值的作品。其中,南京大学代表队梁罗茜团队的作品《一面之缘,双面姑苏》聚焦苏州在地文化、苏州人的饮食刚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文纪实性的笔触与镜头,展现出了“精、巧、细、雅”的苏式汤面气质。主创者梁罗茜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期待我们的视频能鼓舞更多的中国青年发现家乡之美,为文化传承贡献青年方案、青年智慧。”


傍晚18时30分,万众瞩目的闭幕式正式拉开帷幕。首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作为评审组组长,对活动中选手们作品整体透露出来的语言水平、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予以高度评价,接着苏州广电总台“更苏州”主编温玺则从视频制作的视角进行了精彩点评,充分肯定了入围全国交流活动作品的故事情感架构与镜头语言运用。


随后,在优秀作品展示环节,从入围的145件短视频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前三甲及特邀组第一名的四件作品受邀次第展示。
第一件作品是来自国际关系学院廖旭东团队的作品《筑梦三里》,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讲述了三里屯的发展,并通过采访街道工作人员与外国友人体现了三里屯的发展特点、影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和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

第二件作品《葫芦庐里福禄长》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朱哲铭采访到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庐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赵伟,从独特外形,制作技艺等多维度,领略工艺葫芦所承载的百年传承之美。

第三件作品是中国传媒大学张玲瑜等两位“非遗体验官”创作的《解码京城兔儿爷》,在兔年带领大家走进北京城中的童年记忆,解码非物质文化遗产“兔儿爷”背后的精神价值,并与非遗传承人张忠强一起,探索“兔儿爷"的破圈之路和创新之法。

第四件作品是复旦大学的特邀选手刘芯钰的作品《霓虹灯外石库门,里弄深处繁花盛》,片中的她漫步上海的街头巷陌,体验传统与现代交织,本土与他乡碰撞,感悟在繁华深处弄堂中的石库门编织起城市的过去与未来的连结方式。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东方美学的绵延悠长,而且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焕发的新活力以及对美丽中国的诗意呈现。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马景焘代表主办方及协办方依次发表致辞。周济林指出,南京大学将持续推动“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活动走向多元化、特色化、品牌化,并开拓更广泛、更活跃、更专业的活动赛道。马景焘强调,高教社将继续在我国外语学科建设和外语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选手们所展现出的才华和创新精神表示由衷地赞赏。


最终,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的69部作品获得二等奖;来自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59部作品获得一等奖;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17部作品获得特等奖;成都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29所高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等领导及专家为获奖选手和单位颁奖。



特等奖获奖选手之一,国际关系学院的廖旭东同学在活动后的采访中发表了由衷的感想:“在交流活动中,我欣赏到了很多优秀的视频作品,领略了全国各地同学们的青春风采,结交到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了解到更多发生在祖国大地的故事,并将中国故事传递的精神内化于心,成为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
另一位接受采访的是复旦大学的刘芯钰同学。作为荣获特等奖的特邀组选手,她对未来寄予无限憧憬:“从组委老师们的点评中,我们又进一步反思了作品的不足,例如应该怎样更加深刻刻画主题、更加生动讲述故事等。我们会继续磨练,争取做出更好的作品,让更多人能够听到大学生讲述的中国故事!”
本次优秀短视频全国现场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成效显著、意义深远。通过这些作品,以大学生群体的年轻化视角、年轻态表达,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鲜活、更富感染力,也带来了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语态、新风格。
我们期待在未来能看到更多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优秀短视频作品出现,拓展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也期待着更多的大学生以自身的观察和思考,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贡献青春力量,传递属于他们的生命力与创造力。